对深大的思考,李清泉从没有停止过。对于学校客观存在的问题,他非常清醒且不避讳。
李清泉是那种特实在而又情商极高的人。
从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到深圳大学(以下简称“深大”)校长,对李清泉来说,这是一次从部属名校到地方高校的“下降”,但他并不在乎这个,采访时提到这点,他轻声说了一句话:“我只想到我是一个校长,是一个大学老师,我觉得这个地位已经很高了。”
与李清泉打过交道的记者对他的形容总逃不开以下词汇:“温文尔雅”、“为人谦和”、“处事稳重”。和气与友好之下,李清泉实则胆识过人——35岁就担任高校副校长、47岁担任深大校长。他说他应邀来深大,是因为他想看看,自己究竟能在经济特区——这片人们所言的热土之上有何作为。
对这所既年轻又特殊的高校,李清泉有许多期待。对于深大发展的思考,从履职的第一天起他就没有停止过。而对于学校客观存在的问题,他的态度也出人意料地开放,清醒且不避讳。 深大要进入“做强”阶段
深圳晚报:在深圳谈论一种个体的发展,似乎都无法绕过城市母体的孵化或共生的命题。谈论深圳大学尤其是这样,它的胎记完完全全是“特区式”的。也因此,深圳这座城市时下转型必然牵引了深大的变化。
按照您的判断,深大当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是否已不是创办初期轰轰烈烈的状态,而进入到一个不断细化、微调的进程?此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李清泉:深大31年的发展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目前,深大学科门类相对齐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也较高,而且管理规范,设施完善,进入了三十而立的“稳定”阶段,为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未来,深大的发展主要为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最近10年,深圳进入快速的转型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高科技成果提出了要求,深大目前尚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但不代表深大不需要响应需求。深大不能单纯处在“做大”阶段,要进入“做强”阶段。
“做强”有几个方面,一是深度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的层次。深大现在以本科生为主,未来,要在本科生规模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规模,配合城市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同时,深大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社会,特别是产业结合得更加紧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和能力。这个过程不是轰轰烈烈的,是需要精耕细作、认真思考、做很多微调工作的。
此外,深大还要产出高水平的成果。因为深圳是中国的“硅谷”,深大要成为中国的斯坦福还需努力。
深圳晚报:我高度赞同并欣赏您的规划和设想。现在谈论和发展深大,应该跳出深圳看深大,甚至是跳出中国看深大。在深圳这座城市,观念的力量其惊人程度比之任何地方都大。未来深大的转型成功,我想必然也是观念升华的成功。那么,有无具体举措来实现以上目标?
李清泉:高质量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最根本的就是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深大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优秀高端领军人才的引进,同时还要有规范、高效的管理,形成比较适合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制度环境。这包括必要的压力管理和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此来为学校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且有利于优秀学生健康成长的宽松、公平的氛围。
深圳晚报:您刚刚讲到学校要跟深圳的产业相结合,实际上深大与本地产业的结合还是相对规模较小层次较低。
李清泉:对。因深圳很多有企业是国际性的,甚至有些是跨国企业,这些企业的水平很高,如腾讯、华为等等。这些企业在做出合作决定时,考量的不是高校在哪,而是合作方的水平有多高。比如华为,它与世界多个大学合作,主要是看这些大学哪些学科值得合作。
之所以企业现在与深大的合作规模较小、层次较低,是因为深大的学科水平还不够高。因此,深大要加快发展,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能力,产生高水平研究成果,具备与这些本土的跨国企业、国际性企业合作的能力。否则,企业合作永远不可能照顾你,大企业永远是挑剔的。
深圳晚报:不仅大企业是永远挑剔的,城市、生源等要素也永远是挑剔的。我们已经到了一种不好不行的关键点了,好则更好、差则更差,事物的发展很多时候是这样循环的。当下,深大应主要是在哪些领域上下功夫?
李清泉:现在,深大理工类学科主要是与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如IT、激光、通讯等,社科类学科更多的是与市里面的一些智库形式的合作,艺术设计类学科主要是与创意产业合作,这些都是我们现在发展比较好的学科,也是跟他们合作空间比较大的学科。深大周边有许多上市公司、跨国企业,实际上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合作机会。
深圳确实像中国的硅谷,但还没有一个中国的斯坦福来为中国硅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所以我们还要努力。当然,光靠深大一家还远远不够,所以还要有若干所高水平大学来支撑。
教学与科研并重
深圳晚报:除了制度和目标,教师队伍也是极其重要的,许多高校破格聘用非常有个性的老师,深大的做法是?我来之前听说深大只要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高层次人才。
李清泉:大学有一个特点——多元化。中国大学的问题在于一元化,按照一个模板去做大学,最后千校一面,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一样的,学生身上没有所在大学独特的文化烙印和精神气质。
社会的多元化要求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未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肯定要走多元化路线,这对大学老师同样适用。深大有各种各样的学科,国家大的评价体系不一定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对老师的评价尽可能地按照国际接轨的评价方式,我们并不要求所有教师都有海外背景和博士学位,当然,他必须有一些东西来证明自己的水平。
在大学中,一些教师善教学而不善科研,一些教师善科研,但教学较弱。大学要发展,既要有教学又要有科研,所以我们根据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并重型分类管理,为他们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体系。
此外,为了突出部分重点工作,我们也设立了一些奖项。如“校长教学奖”,每年由学生投票产生5位教师获此殊荣。去年,一位体育老师获奖,体育老师在学校一般不太可能获得教学奖,但这位老师的健美操教得非常好,学生喜欢。
深圳晚报:目前深大教职人员学历的比例是?
李清泉:拥有博士学位的大概有60%。其中,新晋教师90%以上都有博士学位。我们称之为“3个1/3”——1/3毕业于国内大学,1/3毕业于海外大学,还有1/3是在国内高校毕业在海外深造过的,同时学校每年拨专项经费支持教师海外进修和参加国际交流。
深圳晚报:您刚刚讲到深大是教学与科研并重,未来,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学生可以在网上享受很多国际上的好的教学,高校间的竞争是否该集中在科研上?
李清泉:不。科研肯定是高校竞争的内容之一,但教学也非常重要。因为有了互联网,大家更知道什么样的课程好,什么样的不好,就会对本校的教学提出更多意见。
尤其在深大,本科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还是要非常重视教学,否则便会出现既没做好教学,同时科研也赶不上的状况。在国外,越是好大学越是重视本科教学,在国外有一句话叫“本科生是亲儿子,研究生是干儿子”,好大学的品牌是靠本科生塑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