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引进莫斯科国立大学昆士兰大学伯克利大学,深大要做老大(2)

2014/12/8  招生网  阅读:  【放大镜】  

  深圳晚报:现在新的问题来了,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加强本科教学?

  李清泉:首先要培养老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堂教学;其次,我们要借助互联网,联合国内外大学,引进优质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新的、本校没有的优秀的教学资源。现在,深大就创建了“地方高校MOOC联盟”。

  就像互联网对媒体和通讯行业的冲击,电子商务对实体商业的冲击,网上银行对银行业的冲击,现在是MOOC对教育的冲击。曾有人称,未来若干年,世界上的大学要关掉一大半。未来十年左右,高等教育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一个中国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花少量的钱就能拿到国际名校的文凭,他就有可能不会来深大学习。当然MOOC的出现也给传统大学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所以深大要做MOOC,要吸引优质课程,要在互联网教育上占据主导地位,现在就该抓住机遇。 

 

深圳晚报:深大一直强调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实际上,全国各个高校都在进行国际化。深大在国际化的方面有何优势?它的国际化与其他高校的国际化有何不同?

  李清泉:深大在“国际化”方面希望做到几点。首先是在学生层面上,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走出去,因此,学校设立了各种形式的出国计划,既有短期交流,也有2+2、3+1+1等形式。此外,深大还制订了“双千计划”——每年1000学生走出去,1000留学生进来。

  这个计划明年就会实现。

  深大社会捐赠的很大一部分钱都用来资助学生出国交流,学生每年能拿到的最高奖学金是8万元。

  此外,深大国际化另一个特点是与深圳这座城市的国际化结合。今年暑假,深大创建了“友城使者夏令营”,请深圳的国际友好城市的大学生到深大参加夏令营,今年大概有30个城市的大学生过来,明年争取更多友城大学参加这一活动,未来每年夏天都会坚持。

  深大的国际化是多层次的,除了学生之外,深大还与其他国际知名高校联合成立实验室、联合科研项目、联合博士生项目及联合学院等。“国际化”还包括“请进来”,深大除了外籍语言老师外,外籍的专业老师也越来越多,并完善校园标识和规范公共服务,这样校园国际化的氛围就会越来越浓。

  创新与创业仍是深大特色

  深圳晚报:与深大的许多老师学生接触,会发现他们觉得学校很有活力、实践性很强,但并不是一个非常重学术的高校,你是否认同高校应该有不同类型?深大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李清泉:一所大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一定会形成文化上的特质。现在,大家说深大培养的多是实用人才,这不完全正确。深大这30多年也培养了许多学者,他们在北大教书,在国外大学任教,只是他们的影响还没有创业的校友影响大。

  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个人的价值取向问题;二是城市的影响。深大毕业生大部分留在深圳,受深圳经济特区30多年重经济发展的氛围影响;此外,深大的学生大部分是广东学生,尤其是潮汕学生,此地有创业、重商的文化传统,便造就了如马化腾、梁光伟等成功的企业家。

  30多年来,深大最有特色的还是创新和创业。学生的思想束缚少,敢于尝试,不怕失败。这与特区的社会氛围及深大的文化氛围都有关。学校也在朝这个方向培养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的机会,学校有创业园,且每年都会有投资几百万无偿资助学生创业和创新活动。

  深大在若干年内不可能在学术上与清华北大去抗衡,但也要有自己的特色。当然,这并不代表学校不重视学术,未来,学术依然是学校很重要的部分。

  深圳晚报:您曾谈过深大学生的创业,认为一些学生创业存在层次低的问题。您希望学生进行何种类型的创业?学校如何引导他们?

  李清泉:我经常跟学生讲,创业层次要不断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靠市场机遇创业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现在的创业要靠科技含量高的行为来提升创业的层次。

  同样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创业者依然需要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但更重要的是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有这个能力去做这些事,有相当的学术水平去进行创新,而不是单单依靠市场发展的机遇。 

 

成为深圳高等教育的“长子”

  深圳晚报:在您担任深大校长期间,有何目标?

  李清泉:社会留给深大的时间不是太长。如果5年左右时间,深大不能从“独子”变“长子”,就可能成“弃子”。

  所谓“长子”,就是深圳高等教育的“长子”。现在,南科大和港中大已经招生,深圳马上还会引进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伯克利大学等。虽然深大历史最长、规模最大,但尚不能引领整个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深大在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社会对深大的认可度及深大对社会的贡献度方面尚不能与社会对深大的期望相匹配。而且众多名校的进入,留给深大的时间不会很多。

  因此,深大应该利用这5年左右的时间加快发展,进入一个良好的发展状态,确立在深圳高等教育中龙头老大的地位。

  深圳晚报:听起来,这是一种有宿命感的发展。接下来在深圳乃至广东境内,面临的竞争必然不小,怎么办?

  李清泉: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深大的优势,如我们经济相对独立,不依附于别人;此外,也要利用地域对人才和学生的吸引,努力在政策范围内寻找发展的空间。比如,在引进人才时,一定要引进全国最好的,不是单纯从广东省的高校内引进,而是去清华、北大等国内一流大学引进。

  目前中国大学主要依赖政府投入,办大学是要花钱的,办一所好大学就必须有强大的资金投入,深大在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的同时,也在积极争取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深圳晚报:深大从创办初期就提出“去行政化”的口号,目前,学校“去行政化”进行得如何?它的外表和内心有距离吗?

  李清泉:行政化是对学校的最大束缚。去行政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部行政化,举个例子,现在政府有很多关于行政官员的管理要求,如厅级干部一年只能出一次国,副厅级干部只能两年出一次国,但大学要国际化,必须经常出去交流。不能把大学作为行政单位来管,所以深大目前在探索深大条例,推进深大成为一个法定机构,而不是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要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它的结构、校方与政府的关系等。另一方面是内部行政化,例如,校内资源分配行政化,决策的行政化,而不是教授治校,这方面深大几年前就已经通过设立“布衣”教授人事和财务委员会等措施来强化教授在学校办学中的决策地位。未来将不断提升师生在学校事务中的参与度。

  深圳晚报:您觉得深大创办至今,精神内核是什么?

  李清泉:“自立、自律、自强”的三自精神,创校时,校方把“三自精神”刻在墙上,因为它适合创办初期的深大,30多年后,它依然适用于深大。新时代有新诠释,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依赖性强,同样需要“三自精神”。“三自精神”也是三十年来最能够得到深大广大校友和师生认可并形成共识的精神符号。

  李清泉档案

  李清泉 安徽天长人,1965年出生,工学博士。现任深圳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任前为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李清泉学术造诣较高,是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亦是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遥感测绘学科的领军人物。

  • 延伸阅读
  • 热门阅读

[找学校]    [招生简章]    [专业学费]    [录取分数]    [航拍视频]    [最新]


粤ICP备11094791号
【我要报名】  【回到顶部】  【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