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计算教学法》复习大纲
复习要点一:
1、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是从计数开始的,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是⑴口头数数、⑵按物点数、 ⑶说出总数、⑷掌握数的守恒。
2、日常生活中教幼儿练习排序的方法:一教幼儿按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的差异进行排。二教幼儿按物体的数量多少排序 三指导幼儿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
3、幼儿园计算教学组织形式:计算课 在其他各科教学中联系计算教学 在各类游戏活动中进行计算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计算活动
4、排序是按物体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按一定规则来排列物体,后一种排序现在也叫做模式排序。
5、幼儿对基数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数数活动来实现的。
6、幼儿对多数物体的感知是模糊的、不精确的。
7、数的守恒只指的是一组物体的数目不因其体积大小、排列形式等的改变而改变。
8、利用自然物做计量工具,教幼儿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叫自然测量法。
9、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任务有教给幼儿一些数学初步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
10、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内容一般包括数 、计算 、量和形等几方面。
11、“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寻找活动”帮助幼儿区分1和许多,“寻找活动”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在已准备好的环境中寻找,二是在自然环境寻找,三是教幼儿用记忆中的表象寻找。
复习要点二:
1、游戏法的运用数量是随着幼儿的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的。
2、物体分类、排序、比较多少的活动有助于幼儿积累感知集合、对应的经验。
3、在教幼儿认识整点、半点的过程中,教师演示拨针时不能倒拨,应该要顺时针拨针。
4、教幼儿认识序数时,应使幼儿明确序数是用“第几”来表示的。
5、按物点数的教学中注意通过让幼儿数多种实物,逐步抽象出数的概念,使幼儿初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代表相同数量的任何物体的个数。
6、相邻数揭示的是两个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7、教数的组成时应让幼儿了解一个数分成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后总数不变是互换关系;总数不变时一个部分数逐一减少1,另一部分数逐一增加1是互补关系。
8、幼儿学习加减运算,首先应学习用实物加减,再过渡到用符号运算。
9、教幼儿理解5的形成时,教师可设计数量是5的直观教具让幼儿进行分合操作,看看5有几种分合法。
10、教幼儿学习口头自编应用题的内容时,教师应通过示范讲解让幼儿知道:应用题讲的是一件事情,有两个数,最后要提出一个问题。
11、幼儿对物体数目的理解是建立在对物体分类、排序和比较多少的基础上的。
12、在教幼儿认识整点、半点的过程中,教师演示拨针时不能倒拨,应该要顺时针拨针。
13、幼儿排序能力的发展一般是先会正排序,再学会逆排序。
14、教幼儿认读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可结合教10以内基数的实际意义进行,书写10以内的 阿拉伯数字可结合教10以内数的组成时进行。
复习要点三:
1、小班、中班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方法与步骤:一、从观察物体到逐步抽象出平面图形:(1)选用适当的教具(2)幼儿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让幼儿看,还让他们亲自动手摸摸(3)注意数与形适当结合(4)教幼儿学习平面图形时,着重通过直观使幼儿对图形特征形成表象;二、在操作中巩固对图形的认识:(1)拼合平面图形(2)给平面图形涂色(3)用平面图形拼成物体的形象(4)对平面图形进行分类(5)分割平面图形(6)比较平面图形的形状(7)数图案中各种平面图形的数量;三、通过平面图形的分解和组合,初步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
2、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发展大约经历三个阶段:
(1)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3岁左右)。这时幼儿对大小、多少有茏统的感知,能说出10个以下的数字,能数5个以下的实物,口说的一个一个数目和手指点的动作能相互协调,但点数后说不出实物的总数。
数字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4~5岁)。这时能说出所点数的总数,有了数群(集)概念;到5岁时,开始进行少量物体的实物加减运算,并出现数量的“守恒”。并能按数取物(5~15个);能认识“第几”和前后顺序;可以借助实物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并能做简单的实物加减运算。
(3)数的运算初级阶段(5~7岁)。开始从表象运算向抽象的数字运算过渡。 这时的儿童逐渐学会20以内的加减运算,对基数和序数概念都达到了一定的稳定性,对10以内的客体有了数量的守恒。例如,给他看10粒棋子,无论是排成2行、3行,或打乱行列,乱放一起,均能说出这是10粒,它们的数量没变。
3、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几何形体的教学要求:
小班:使幼儿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看到图形能叫出名称,按名称能找出图形。
使幼儿不受几何形体的颜色、大小的影响,会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分类。
使幼儿知道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中班: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梯形、能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长方形和梯形。
不受形体的颜色、大小以及摆放位置的影响,能正确辨别长方形、椭圆形及梯形等,能按形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能运用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简单的拼合活动。
大班:使幼儿初步认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根据形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使幼儿能区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
4、学好幼儿计算教学法的要求:一要联系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二要联系幼儿园计算教学实际 三认真完成各项作业
复习要点四:
1、教幼儿认识基数,应让幼儿掌握基数的意义
2、三至四岁幼儿在数数过程中往往出现重数、漏数的现象。
4、幼儿园计算教学的基本方法有演示讲解法、操作法、游戏法、引导发现法。
5、引导幼儿发现数的互换规律一般是在教4或5的组成时进行,发现数的互补规律一般是在教7或8的组成时进行。
6、认识相邻数、数的组成是中班、大班的教学内容。
7、中班几何图形的教学要求是认识长方形和圆形,中班几何图形的教学要求是认识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
8、平面图形教学中为了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必须让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操作练习,常见的操作活动有补图、涂色、拼图、数图形等。
9、教幼儿按物点数时,要注意让幼儿数多种实物,逐步抽象出数的概念,体会到一个数可以代表相同数量的任何物体的个数。
10、五岁前的儿童大多数不具备数、量守恒的观念,因此关于数、量守恒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5至6岁年龄班,以引导幼儿学习建立守恒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