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等3个本科专业,并招收一定数量的汉语言文学师范生,拥有1个面向全校招生的、跨学科的“国学精英班”。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和哲学两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分别涵盖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宗教学、逻辑学、美学等16个硕士学位点,在读研究生200多人。有1个中文文献与语音信息处理实验室。
学院拥有高素质的与国际学术接轨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74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29人,高级职称比例接近75%,59人有博士学位,大多来自北大、复旦、人大、中大、港大等境内外的著名高校。教师在文艺美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哲学等研究领域享誉海内外。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哲学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7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2项,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课题25项。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立足于本专业,并以“双学位”、“辅修”等方式融通文、史、哲,培养具有广博的中西文化知识、扎实的国学根底和娴熟的文字表达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学院鼓励学生开拓国际文化视野,每年有数十人经选拔赴美、日、韩等国家和港台等地区参加交换留学或短期访学。学院还与中小学、出版社、报社、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社会调研和岗位实践的平台。院内主办有4个具有校园影响力的学生期刊,并与诸多报刊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创作提供便利的发表园地。学院积极开拓多渠道的奖、助计划,激励学生专心治学,在院内设立了“汤一介人文奖学金”、“侯宝垣人文奖学金”、“佳领域人文奖学金”、“国泰君安人文奖学金”和“詹兆强人文助学金”等,每年获奖受助的覆盖面达50%。
学院主页:http://wxy.szu.edu.cn
咨询电话:0755-2653 5509
咨询邮箱:jiaowu1120@126.com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人,1963年出生,1981年入伍,1984年1月入党,2005年10月从77283部队副政治委员职位退休。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1984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90年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家人事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残联联合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2006年被中国文联,中华基金会联合评选为“全国十佳卓越人物”。现任中国残联作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经全国近1亿群众的投票评选,于2009年8月10日揭晓评选结果,史光柱在此次参与活动评选的15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当全国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青年作家,1987年生于广东汕头澄海,2011年毕业于深圳大学文学院中文系,2014年获暨南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015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攻读文学博士学位。曾获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第四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等,多篇作品发表于《花城》《山花》《青年文学》《青年作家》《广州文艺》《文艺风赏》《作品》《西湖》《创作与评论》等重要文学期刊,已出版长篇小说《以父之名》(2016)、短篇小说集《钻石与灰烬》(2014)《第三条河岸》(2013)等六部作品。
所获奖项: 2007年 第九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2008年 第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2008年 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全国新人选拔赛12强, 2010年 第六届深圳青年文学奖“最具潜质新人奖”, 2011年《最后一次“普渡”》获广东省首届“高校校园作家杯”中篇小说一等奖 ,2016年 短篇小说集《钻石与灰烬》获第七届汕头市“桑梓文学奖”一等奖, 2016年 第四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
深圳大学“国学精英班”于2012年11月正式组建,第一届“国学班”已于2013年春季正式开班,管理归属人文学院。这是深圳大学在文、理科各设一个实验班的举措之一。
国学班立足精英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传统国学基础与现代学科视野,广博的知识储备与深厚的人文素养,良好的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文科人才。
学科依托:学科上依托文学院现有的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三个本科专业和国内最早创办的“国学研究所”,其中文学、哲学拥有一级学科硕士授权,覆盖15个硕士点。
课程特色:专业课程设计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以“国学”统摄文、史、哲三大学科,突出“国学经典”修习。
国艺修习:邀请校内外专家开设第二课堂学习,要求学生选修格律诗词写作、琴棋书画等传统国艺。
小班教学:采取小班制(20-25人/班)教学,授课参照研究生重启发、重研究的过程式教学为特点。
全程导师:实行“师徒”式的全程导师制,每3-5名学生配1名导师。一、二年级为“学术导师”,三、四年级为“专业导师”,分别进行基础学习和专业研究指导。
交流学习:学校与台、港和国内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建立留学、访学机制,并专设基金给予资助。
学术拓展:一是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专设学术讲座;二是组织学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三是利用假期组织文化考察或田野调研。
励学措施:除享受学校规定的奖助学金和访学基金外,单设“本焕人文奖学金”等;在考研、就业上给予优先推免、推荐。
学位授予:学生毕业时以其所申请专业方向及毕业论文确定授予学位(文学/历史学/哲学)。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去向主要为考研深造,或文教单位教职,或党政机关、新闻出版等单位就职。
招生方式:“国学班”为校内二次招生,每年从全校大一新生中择优录取,规模为每年25人,具体以当年的招生公告为准。
选拔方式:由人文学院组织笔试与面试。
人文学院与台湾佛光大学签订有交流协议,每年都有30名左右学生赴台湾佛光大学交流学习。
学院近几年每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在90%以上,除了部分考取教师职员、政府公务员、硕士研究生外,其余大多进入媒体网站、文化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记者、编辑、文秘、企划文案、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人文学院每年的考研率比较高,一般有20%以上。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国学、人文素养,具备坚实的文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汉语言知识,具备良好的阅读写作、交流表达和竞争应变能力,能够胜任基础教育(中小学教师)、公务行政、文学写作、文化产业、出版编辑、文秘企划、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工作的现代化专门人才。主要就业面向有:
(1)行政文秘: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文秘、管理人才。
(2)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管理、文博策展人才。
(3)新闻出版:文宣、媒体、出版等机构的写作、编辑、管理人才。
本专业非常重视学生继续深造能力的培养,鼓励推动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写作、西方文学、比较文学、文学原理、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中国文化概论等。辅修哲学或历史学专业课程。
田野专题调研,媒体、新闻单位采编实践,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文职岗位实践等。
培养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教养、国学基础与人文关怀,宽广的中西文化视野和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以及系统的哲学方法训练,具备与哲学相关的伦理、宗教、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解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政府机关、社区管理、研究机构、文教单位、宗教事务、文化产业、宣传策划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主要的就业面有:
(1)社会工作:政府机关、社区街道等单位的研究、文宣、管理、策划人才。
(2)宗教事务管理:政府统战部门、宗教机构的研究、文宣、管理人才。
(3)思政教育:文教单位的哲学、思政教育师资。
本专业非常重视学生继续深造能力的培养,鼓励推动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
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科学哲学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中国哲学经典选读、西方哲学经典选读、宗教学、伦理学、美学、形式逻辑、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等。辅修文学或历史专业课程。
社会专题调研;党政机关、社区街道、宗教机构、学校等文教单位的岗位实践。
培养具有开阔的历史视野和人文情怀,扎实的史学知识理论和国学基础,良好的文献档案处理能力;具备实证精神、责任意识、融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能够胜任国家机关、科研部门、文教机构、文博档案、旅游企业等各类单位的文职工作;培养具有进一步深造潜能的史学专才。主要就业面向有:
(1)文博管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博物馆、档案馆等机构的档案文物管理、编目导览、宣传策划人才。
(2)旅游文化:政府文体旅游部门、名胜古迹、公园景区、旅行社的文宣、策划、导游人才。
(3)历史教学:文教单位的历史教育师资。
本专业非常重视学生继续深造能力的培养,鼓励推动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
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理论、史学史、历史文选;中国断代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世界断代史、国别史、国际关系史;中国地方史、广东地方史等。辅修文学或哲学专业课程。
社会专题调研;政府机关、文博机构、学校等文教单位的岗位实习。
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能够在高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西方文学、比较文学、文学概论、西方文论、基础写作、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学论等。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学校和教学研究机构等,包括见习和实习两个部分。
文学学士。
注:本专业由文学院负责、师范学院协助培养。
在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我遇到了很多位好老师,他们知识渊博,勤勉治学,关心我们的学业,对我们的教导毫不吝惜时间和心血,使我们能感受到学问的无穷魅力。人文学院立足于本专业,同时融通文、史、哲的培养特点为我们打下扎实且广博的学术根底。在升学和工作的阶段,我们的学术基础与老师们在学界的良好声誉使我们能走得更高更远。我从小最热爱历史学,一直向往着历史学专业,选择深圳大学人文学院读书是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此外,人文学院中多彩的学生社团使我们能探索兴趣,锻炼文字表达能力,为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多渠道的奖、助计划使我们不用太担心生活问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想做的事情;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使我们可以走出学校,到世界各地去学习,从而开拓视野,比同龄人拥有更广阔的天地;多元的实习、实践平台使我们将理想付诸于实践,既能仰望星空,也能脚踏实地。总之,人文学院提供的平台让我们能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培育深厚的人文素养,是我们人生道路中坚实且充满力量的一步。
春天的深大,是花的海洋。四月的深大,花儿早已开始着手点缀校园。路上姿色各异的鲜花争先恐后地向赶路的学子们展现自己,生怕自己在最美的时光里不能换我们作稍许停留。何必担心呢?那转角处偶遇的一棵花树,那路旁开满的小野菊,文山湖旁那大片相互簇拥着的花朵,早已深深地印在每一个深大学子心里。
夏天的深大,是绿的海洋。树儿们仿佛都感受到了夏天的热情,一股劲地生长。蝉也在为这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献上自己独特的旋律。很快,荔枝树上又会长满火红的荔枝;很快,我们的手中会收到属于这一年的果实;很快,有一些人要决定自己的命运。一切都发生在这个夏天里。
秋天的深大,是充满诗意的海洋。秋天的深大总能牵动人的感情。偶尔在文山湖旁呆坐,看着湖光荡漾,想着远方的人,妄想这秋风或许会帮我把这思绪带到去那个人身边。深大的秋景总能让我胡思乱想,不如在此时将秋景化成诗句,让诗的浪花留在扉页间。
冬天的深大,是结束也是开始。冬季,是一年的结束。一学期学习的结果会在冬日里揭晓。过后,我们便回到期盼已久的各自温暖的港湾,结束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然后在新的一年里,带着新的期待再次踏进校园,在冬末里开始新的学期,满怀憧憬与希望。
全球进步速度最快的大学之一
201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亚太地区大学排名:亚太区111-120名(第一次上榜),大陆高校第29名
2019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世界第689名(较上年提升175位),中国内地第46名,广东第3名
全球极具创新活力的大学之一
2018全球PCT专利申请公开数量:全球教育机构第3名,连续三年蝉联中国高校第1名
全国最具财富创造力的大学
福布斯2018全球亿万富豪榜,深圳大学8位上榜校友总财富近6000亿,成为2018中国最具财富创造力大学排行榜冠军(中国校友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