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面临哪些变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4门(2)

2014/12/23  南方日报  阅读:  【放大镜】  

C类准考证:复读生

复读生或激增 社会考生门槛大为提高

 

每年高考后,总有部分学生发挥欠佳,不得不走上高四“复读”之路。教育部出台的高考改革新规规定: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终身有效,选考科目成绩两年内有效。这意味着,以往广州复读生重新高考需参加语、数、外、文综或理综科目考试,但3年后复读生则可在两年内仅重考语、数、外三门科目。

“对于复读生来说,优势会变得非常明显,复读生估计会激增。”有业内人士分析,未来新政实施后,复读生只要学语、数、外3科,而且还比应届生多学1年,有更多时间重点复习,提高成绩。有高考专家就指出,按目前公布的政策解读,考生完全可以第一次高考主攻选考科目和英语,复读再攻语文、数学,高中虽然增加一年,但考上名校的几率大大增加。“复读人数大增,由此带给应届生的高考压力,也许会史无前例。”该人士预测。

 

每年高考,各地总会涌现高龄社会考生,但未来新高考实行后,这一盛况可能不再出现。据教育部新规,14门学业水平考试贯穿高中三年,原则上高一年级2个科目左右,高二年级6个科目左右,高三年级6个科目左右。

 

这无疑意味着,今后学业水平考试更加学校化和日常化,社会上的考生要在三年内完成14门学业水平考试才有资格参加高考,和以往社会考生仅在高考期间参加统一考试相比,门槛大大提高,高考难度剧增。“今后,社会考生恐怕只能参加高职院校入学考试了。”有业内人士分析。

 

“要用建设性的态度看待高考改革”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

19日,岭南师范学院“岭南大讲堂”邀来了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钱文忠。谈到最近广泛关注的高考改革,钱文忠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十分赞赏高考改革方案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参考,“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应分裂对立。”而对于高考改革牵动的教学改革,他呼吁各校结合各校的特色和学生认知水平,将经典文化纳入课改内容。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分裂对立”

 

您作为一名学者,如何评价近期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

钱文忠:现在把素质教育纳入高考评价,我完全赞成。这种素质评价最后会转化为高考录取评价,并非仅仅是学校写几句评语就完事了。于是,将学生综合素质纳入高考评价对社会的公信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否则人们就会质疑,素质是如何量化。

 

我一直认为,高考改革应该极度慎重,因为涉及社会公平的底线。千万不要有一种幻想,能找到一种完美的出路。我们只能找一种最不坏的制度,高考总体上来讲也许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我们必须接受这种为了公平为了标准化,或许会无奈牺牲一部分的偏才怪才,这是不得不接受的代价。社会对高考应该有建设性的情怀,不能光批评就完了,要看到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会面临很多很难克服的困难。

 

那在您看来,将综合素质考核评价作为高考录取标准,能否扭转应试教育的弊端?

钱文忠:首先我并不认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分开的。例如一学生素质不错,但他连最基本的分数都竞争不过,对此我要画一个问号。当然也不排除当中有一些偏才怪才,但这毕竟很少。我一直认为,素质好的孩子考试应该也好,因为应试本身也是素质的一部分,两者并不冲突。

 

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基础教育课堂改革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改。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什么事情都要找模式,然后批量生产。教改是要拿人来做试验,而且是拿孩子做试验,因此一定要十分慎重。

 

“推广经典教育要春风化雨”

 

当下传统文化越发受到社会关注。作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经典教育应该怎么推?

钱文忠:这个问题大家都很关注,但我认为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推广经典文化不同地域有不同地域的特色,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也有不同年龄段读经典的方式:如岁数小的孩子学经典应该以记诵为主;年龄稍大的以实践为主,将学到的经典用以规范自己的行为;再年长一点的学生学经典应以修身为主,转变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所以我认为,推广经典教育要根据实际情况,没有一个固定模式。

 

我觉得社会对经典教育的推进不宜抱太急躁的心理,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还没有认识到文化建设比经济建设更困难,不一定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更多是要春风化雨。我们千万不能用搞经济的心态来搞文化,文化建设不能搞工程化。

学校首页:广东学考
  • 延伸阅读
  • 热门阅读

[找学校]    [招生简章]    [专业学费]    [录取分数]    [航拍视频]    [最新]


粤ICP备11094791号
【我要报名】  【回到顶部】  【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