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评价如何杜绝弄虚作假?
实施公示制抽查责任追究制
据了解,广东自2004年开始已在省内高中推行综合素质评价,但现实中并未发挥作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改革要把档案做得完美,才能发挥其在高考录取中的参考作用。
今年高考时,多地高中爆出体育特长生加分弄虚作假,综合素质评价主要以个人填写的内容作为素材,如何杜绝学生个人以及学校集体弄虚作假?对此,有关负责人表示,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加强监管来杜绝弄虚作假,《评价意见》中提出的“材料公示制度,抽查制度,申诉与复议制度,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者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等政策,都要严格落实,这不是教育部门靠一己之力所能实现的,需要多部门配合。
考试时间
学校要均衡安排每学年的授课科目,统筹确定每个年级的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数量,原则上高一年级2个科目左右,高二年级6个科目左右,高三年级6个科目左右。
考试科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考试,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要求,确定具体组织方式。
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
学生将来可放弃薄弱学科而深耕强势学科
教育部再发高考改革配套文件提出“3+3”模式:语数外+自选三科
在现行高考招生制度下,总成绩是对学生唯一的评价,此现实将被改变。昨日,教育部就高考改革发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配套文件,确定高考改革后,学生将自主选择3个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计入高考总成绩,同时高中学校要为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以作为高校录取参考。根据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需在明年8月前,出台相应的配套文件。
学业水平测试
同一科目至少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今年9月,国家发布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整体方案,上海、浙江率先试点改革,2017年全面推进。昨日教育部再出配套方案,意在通过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进一步探索打破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
根据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均为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具体测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
其中,共有3个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学生可以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及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科目中自主选择。换言之,将来学生的高考成绩将会是“3+3”模式,即统一语数外三科,加自选三科。
“学生不再在自己薄弱学科上费尽心思,而是在自己强势学科上精雕细琢。”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校长周彬说,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重心不再是如何补救自己的薄弱学科,而是如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兴趣学科。
而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选择,实施意见要求,学校要均衡安排每学年的授课科目,统筹确定每个年级的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数量,原则上高一年级2个科目左右,高二年级6个科目左右,高三年级6个科目左右。考试时间则建议安排在学期结束时,同一科目至少要为学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及更换已选考科目的机会。
成绩以等级呈现 比例各省可自定
方案还提出,学业水平测试以“等级”或“合格、不合格”呈现。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以等级呈现成绩的共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原则上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其中E等级为不合格。方案提出,具体比例由各省根据基本教学质量要求和命题情况最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