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介绍

2020/7/3  暨南大学  阅读:  【放大镜】  

学院简介


学科历史悠久


暨南大学化学学科源起于1930年。1952年,化学系随暨南大学一起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195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化学附设在公共课教研室。1959年,成立化学系,化学专业开始招生。1970年,暨南大学停办,化学学科并入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197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复办,化学系重新招生。2002年,化学系开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并于2004年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并入理工学院。2012年,化学学科入选广东省优势学科。化学、材料学两个学科分别于2012年、2016年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2019年进入ESI前0.5%行列。


2016年4月,学校整合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成立化学与材料学院。2017年,成立超分子配位化学研究所。2018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9年,成立化学与材料学院实验中心。学院现有两系一所一中心。


根植于侨校+名校的暨南沃土,历经数代化材人的努力,化学与材料学院已形成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化学与材料学院在校本硕博各类学生近1000名。办学至今,学院共培养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各类人才1万余人,可谓俊彦播四海、桃李遍五洲。


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现有教职工101人,专任教师69人,其中正高职称42人,博士生导师31人,大多数专任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学院专任教师中拥有一大批优秀教学科研人才,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万人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科技部“863”"计划青年科学家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省部级优秀教师5人、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5人等。


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香港大学支志明教授团队,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博士研究生。同时聘请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Andy Cooper为名誉教授,与利物浦大学材料创新工场(MIF)展开多方面长期科研合作。


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介绍


专业介绍


学院拥有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生物材料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材料与化工1个专业学位硕士领域。


学院以培养“理工结合,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设有应用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化学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广东省特色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示范专业。


应用化学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管理的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波谱学、高分子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工程制图基础、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


该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为目标,适应国家和地方行业发展要求,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材料设计、合成、制备与加工、分析与表征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高等数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分析与表征等。


教学培养


教研相长并进

学院雄厚的科研实力为本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科与平台支撑,同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举办“新化学新材料”学术论坛、探索建设实验中心、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材料创新大赛、积极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开拓实践教学基地等,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其创新能力。

雄厚的师资力量与良好的学科平台,大力促进了本科学生科研实践创新工作。2017—2019年,学院本科生46人发表学术论文38篇,其中第一作者14篇;参与专利发明4项;在广东省材料创新大赛、广东省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等学科和技能竞赛中,累计获奖44人次;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立项182项,其中国家级33项,省级37项,校级112项,并在国家级、省级、校级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每年都有获奖者被推免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深造。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化学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网络‘四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入选“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

学院先后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2020年,“基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项目获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支持。


国际交流广泛

学院先后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克莱姆森大学、法国雷恩大学等海外高校,及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境外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在学术交流、教师互访、学术交换方面进行长期合作。每年约30%的研究生能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

与英国伯明翰大学联合办学采取“2+2”培养模式,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在暨南大学完成前两年的课程学习,然后到伯明翰大学化学系完成后两年的课程学习,双方学分互认。按照联合培养计划,完成课程要求,并达到暨南大学授予学士学位的标准和伯明翰大学3年化学BSc(理学士)学位的标准,可同时颁发暨南大学学士学位证和伯明翰大学学士学位证。目前培养的“2+2”学生大多进入英国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名校深造。


科研实力


科研成果突出、平台众多

学院学科力量雄厚,科研成果突出。2017—2019年,学院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总立项经费超7000万元,仅2019年就获批经费2139.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

学院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稳步增加,特别是在化学与材料科学交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中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学术成果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先后获得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广东省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两项、中华医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产学研科技创新奖、暨南大学国家基金重点重大成果团队奖、南粤优秀教师奖等重要奖项。


学院拥有众多良好的科研平台,包括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功能配位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纳米化学创新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石墨烯类功能及高性能材料与制品(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等。


序号

平台名称

平台级别

省部级及以上

市、厅、局级

地址

1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番禺校区

2

高性能金属耐磨材料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番禺校区

3

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番禺校区

4

广东省耐磨及特种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番禺校区

5

广东省耐蚀材料与抗磨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番禺校区

6

广东高校耐磨材料与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番禺校区

7

中国铸造行业耐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番禺校区

8

广东省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番禺校区

9

广东省纳米化学创新药物工程研究中心


番禺校区

10

广东省石墨烯类功能和高性能材料与制品(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番禺校区


学生就业与深造


近年来学院本科生就业、深造率实现“双高”。以2019年为例,化学与材料学院纳入就业方案毕业生共122人,其中国内升学深造27人,包括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985高校。出国(境)深造16人,包括英国牛津大学、伯明翰大学、华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诺丁汉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横滨国立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以及香港地区的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名校,签约及有意向单位人数共有119人,就业率达到97.54%。

学院毕业生首选城市以广州为主,占比20.49%,广东省内其他城市占比为46.72%,主要分布在佛山、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从就业行业分布来看,主要分布于教育行业(含深造)、各类制造业、商务及专业服务业。


校友风采

学院办学至今,毕业学生万余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校友,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为经济社会发展、科教文卫等事业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包括哥斯达黎加著名侨领黄耀佳、香港铜紫荆星章获得者罗竞成等校友。


在国内,一批校友成为教育科研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人才,如何庆瑜、张珉、曾谷城、郑维义及陈填烽等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包括青年长江)特聘或讲座教授、入选“万人计划”等。杨伟明、骆海坚、严永恒、龙卓飞、高志勇等校友成功创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院长寄语


忠信笃敬暨南园,知行合一承历史;自强不息化材人,和而不同创辉煌。

认识新世界,创造新物质,化学是工具;缔造新功能,发展新科技,材料是基础。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欢迎海内外满怀科学梦想、渴望创新创造、向往美好生活的学子加盟!

——李丹教授


联系方式

学院网站:https://chemmat.jnu.edu.cn/

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20-37331540

学院联系邮箱:ohcy@jnu.edu.cn

学校首页:广东本科


 找学校


关注广东招生在线




  

  • 延伸阅读
  • 热门阅读
  • 相关评论

[找学校]    [招生简章]    [专业学费]    [录取分数]    [航拍视频]    [最新]


粤ICP备11094791号
【我要报名】  【回到顶部】  【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