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药学院2020年招生简介
暨南大学药学院成立于2001年4月,现有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学3个系以及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新药研究所、基因组药物研究所、暨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神经科学和创新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药物化学生物学研究所、中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南方药物经济学与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所、岭南传统中药研究中心、药物分析研究中心、生物药剂与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心11个研究机构和1个实验教学中心。获批教育部中药现代化与创新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创新药物研究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16个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和科研平台。2018年、2019年先后获批两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013年,中药学获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7年,药学学科(自定)入选国家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学院目前建有中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拥有药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药事管理学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药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药学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有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学、临床药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同时在国际学院开设了全英授课的药学本科专业。2010年,药学获批为“广东省特色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140余人,专任教师110余人;正高职称41人,副高职称36人;博士生导师39人,硕士生导师72人(含博士生导师)。目前,药学院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澳大利亚皇家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特聘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名、四青人才1名、青年长江学者2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8名、科技部863青年科学家2名、广东省南粤百杰2名、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1名、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2名、珠江学者3名、广东省杰青14名、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5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12名。已建成一支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朝气蓬勃、勇于进取的人才队伍,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近年来,学院科研成果获奖颇丰。2014年,药学院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发文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5年,药学院获暨南大学“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贡献奖”;栗原博教授等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高昊教授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叶文才团队的研究成果“中药和天然药物的三萜及其皂苷成分研究与应用”获得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曹晖教授主编(排名第一)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传统技艺图典》获得2016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二等奖;药学院参与申报的“中药大品种(参芪扶正注射液、抗病毒颗粒)产业化关键技术与产学研深度合作开发研究”(主要完成人:曹晖 、苏薇薇、叶文才、黄文华、曾德成、蔡信福、高进)获得2016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曹晖获得2016年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奖。另外,我院作为主办方,举办药物分析学界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盛会——第27届国际药物及生物药物分析大会(PBA 2016)。
2017年,“中药和天然药物的三萜及其皂苷成分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由孙平华教学团队完成的《“药物研发链”与“专业课程链”双链融合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丁克教授获第八届“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高昊教授荣获第十九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学院学生获“第五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二等奖1项。
2018年,学院获评暨南大学“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先进单位”。《“药物研发链”与“专业课程链”双链融合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何蓉蓉教授获2018年度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其科研团队完成的“基于疾病易感性的中药药效评价及应用”项目获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情志致病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药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项目获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正瑾教授获评“南粤优秀教师”;吴宝剑教授获第四届“刘昌孝人才奖励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奖”;张田甜副教授获全国药学院校教学学术研讨会暨高等学校临床药学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微课教学作品一等奖、决赛一等奖。在学校党委的关怀支持下,学院党委委员高昊担任支部书记的中药学党支部获批全国高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19年9月,中药学党支部被评为“广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培育单位。
近五年,学院共获批各类科研项目400余项,直接总经费超过2.2亿元。主要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政府联合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8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基金项目110项等。近五年,学院教师共发表SCI论文65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10以上9篇。此外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8项,出版学术专著50余部,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64项(授权41项)。目前在研创新药物研究项目20余项,多个新药品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学院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匹芝堡大学药学院、圣约翰大学药学院、克莱蒙特大学联盟、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西班牙Alcala大学等签订了联合办学和交换学生协议。五年来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来学院作学术报告300余场,敦聘客座、兼职教授40余人。姚新生院士牵头申报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获教育部、国家外专局批准立项建设。
药学(本科四年制)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药学科技人才。能够系统掌握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在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领域从事新药研究、药理实验与评价、药物剂型与制剂的设计和制备、药物分析检验、质量鉴定、药房制剂、临床合理用药以及医药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方式:
结合我校学科齐全,药学、化学、医学、生物学基础雄厚的特点,以及我校侨校的特色,对境内外学生进行分流培养,境内生以培养创新性新药研究人才为主,境外生以培养应用型的执业药师人才为主。
实行“加强基础,重视实践”的教学要求,通过理论课教学、实验课训练、参观实习及毕业实践等教学必需环节,使本专业毕业生获得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药事管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剂执业等,以及适合不同培养方向的专业选修课和配套实验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到医院药房、药品生产企业、药检所、研究所等实习基地实习和完成毕业论文,共16周。
中药学(本科四年制)
培养目标:
依托我校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和我院在国内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领域的学科优势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实验条件,为国内、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及世界各国培养高素质的中药学研究和应用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
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应用现代技术研究中药的基本知识和手段。学习期间,学生将系统接受中药学知识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具备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中药鉴定、中药制剂、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中药药理与毒理学、中药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并熟悉国内、港澳台及世界各国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培养方式:
依托本专业具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外籍特聘教授等著名学者和知名教授的高水平师资阵容,实行“加强基础,重视实践,因材施教,全面提高”的教学要求,通过理论课教学、实验课训练、见习及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使本专业毕业生掌握扎实的中药学基本理论和现代科学知识,并具备从事中药学、药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生产和经营等方面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有机化合物光谱分析、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学、中药鉴定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炮制学、药事管理学、中药学导论、药物化学、色谱分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代谢动力学、医药数理统计等及相应实验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到实习基地实习和毕业论文专题研究,共16周。
生物制药(本科四年制)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内地培养具有扎实的生物制药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从事生物技术基础研究、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和开发、分析与评价、生产与管理、临床应用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培养方式:
依托本专业具有工程院院士、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外籍特聘教授等著名学者和知名教授的高水平师资阵容,实行“加强基础,重视实践”的教学要求,通过理论课教学、实验课训练、见习及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使本专业毕业生掌握扎实的生物制药专业基本理论和现代科学知识,并具备从事生物制药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生产和经营等方面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坚持“加强基础,重视实践”的培养原则,通过理论课教学、实验课训练、专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教学必需环节,使本专业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掌握生物制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用现代方法研究生物制药的知识;掌握生物药品制备、检验、药效学及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具有生物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生物制药药物鉴定、生物制药工艺、生物制药中试及质量控制评价的基本能力;掌握专业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备生物药物信息咨询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生物药物与药学专业英语能力,可基本适应境内外工作或深造的语言环境;毕业后能从事生物药物的临床应用、生物药物分析鉴定和质量评价、生物制药生产、流通和制剂制备及生物制药新药研究开发工作,成为较强的国内外竞争力的创新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技术药物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析、化工原理、生物制药设备、工程制图、生物信息学、药剂学、药事管理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到生物药物研发单位或生产企业等实习基地实习和毕业论文专题研究,共16周。
临床药学(本科五年制)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港澳台和海外地区,培养掌握临床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思维,能够从事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工作,能为居住地稳定繁荣和卫生事业提供优质服务,适应现代医药发展需要并且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培养方式:
学制5年,总学分要求修满200学分。课程设置注重临床应用,第1年-第4年计划修完全部必修课和选修课,成绩合格方可进入第5年毕业实习。毕业实习分两阶段,毕业实习1和毕业实习2,在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完成,学生必须完成全部实习并通过考核方可毕业。
培养要求: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毕业生应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具体要求如下:
达到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职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珍视生命、关爱患者、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创新意识、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掌握与临床药学相关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合理用药相关的基础知识、临床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药物动力学、药效学规律和药物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药物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及药事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掌握药学监护的理念、流程和执业管理体系。熟悉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标准与临床处置方法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具备收集患者信息、规范书写药历、提供药学信息服务、审核处方、调配处方的基本技能;具备合理用药所需要的药物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治疗药物监测和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等临床药学服务的能力;具备开展药品(质量)管理和药物利用评价的能力;具备与患者及其家属、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具备对患者和公众进行药品基本知识宣传、合理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的能力;具备开展以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服务的能力。
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学科基础类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学科基础类课程涵盖化学类、生物学类、临床医学类、药学类和临床药学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主要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物动力学、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学实践、药学监护理论与实践、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包括实践课程、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课程包括化学类、生物学类、医学基础类、药学类和临床药学类专业课的实验课/实训课、专题讨论、案例分析等。见习课程包括医院药房、社会药房/卫生中心见习等。毕业实习由药学部门实习和临床实习两部分组成,实习时间不少于42周。
学院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讲座式、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药学院拥有《药理学》《药物化学》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学院教师还主编有《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双语教材。
学院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匹芝堡大学药学院、圣约翰大学药学院、克莱蒙特大学联盟、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西班牙Alcala大学等签订了联合办学和交换学生协议。五年来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来学院作学术报告100余场,敦聘客座、兼职教授20余人。
药学院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联合实验室:
序号
|
实验室名称
|
级别
|
批准部门
|
负责人
|
1
|
中药现代化与创新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省部级
|
教育部
|
丁 克
|
2
|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创新药物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省级
|
广东省教育厅
|
叶文才
|
3
|
广州市心脑血管疾病创新化学药物研发重点实验室
|
省级
|
广州市科创委
|
王玉强
|
4
|
广东省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
省级
|
广东省科技厅
|
叶文才
|
5
|
广东省现代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广东省科技厅
|
叶文才
|
6
|
广东省疾病易感性及中医药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级
|
广东省科技厅
|
何蓉蓉
|
7
|
粤港澳中药和天然药物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项目)
|
省级
|
广东省科技厅
|
叶文才
|
8
|
暨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神经科学和创新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
|
粤港
|
叶玉如 院士(合作者)
|
叶文才
|
近五年,学院共获批各类科研项目400余项,直接总经费超过2.2亿元。主要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政府联合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8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基金项目110项等。近年代表性科研项目:
序号
|
项目来源
|
课题名称
|
主持人
|
1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老年病中医早期识别、干预及综合服务技术的示范研究
|
张荣华
|
2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厄瓜多尔亚马逊地区药用植物国际合作开发研究
|
叶文才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中药天然药物中抗老年痴呆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及成药性研究
|
姚新生
|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白饭树属植物中新型生物碱类成分的发现及其促神经分化作用研究
|
叶文才
|
5
|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
|
新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药物D30123临床前研究
|
丁 克
|
6
|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
|
岭南中药组分/成分样品库制备及信息采集
|
王 英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
基于生物相互作用药用植物内生菌中新颖代谢产物的发现、活性和生物合成研究
|
高 昊
|
药学:
在研究所、企业的研究部门从事药物的研发工作的药学科研人员, 在医院药剂科和社会药房从事药品调剂、院内制剂、药学咨询、临床药学等的药剂师,在药检所从事药物的质量鉴定和评价的药检人员、在医药贸易公司或制药企业从事药品生产、流通及管理的专业职员,在国内外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博士,报考公务员、自主创业及其它。
中药学:
毕业后能从事中药鉴定和分析、质量评价、中药生产、流通、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及中药临床应用等工作。就业的相关单位包括:中药学教学和科研单位、中药及天然药物生产企业、中药经营企业、药品和食品行政管理部门、药品和食品检验部门、医院中药房,及攻读硕士、博士,报考公务员、自主创业及其它。
生物制药:
从事生物药物的临床应用、生物药物分析鉴定和质量评价、生物制药生产、流通和生产单位,及生物制药新药研究开发机构,研究生升造学习或留学, 报考公务员、自主创业及其它。
临床药学:
未来就业方向主要在社会药房和医疗机构(医院、卫生中心等),担任药剂师、临床药师等职位,研究生升造学习或留学, 报考公务员、自主创业及其它。
药学院整体就业率近三年都达到95%以上,选择继续读研和留学深造的学生比例呈上升趋势,去年达到30%以上;选择就业的同学大部分流向珠三角地区知名的医药企业或研究机构。
学生竞赛获奖名单:
序号
|
奖项名称
|
获奖等级
|
组织单位
|
获奖人姓名
|
1
|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一等奖
|
一等奖
|
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
刘洋
|
2
|
第二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二等奖
|
二等奖
|
中国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
|
陈广莹
|
3
|
第二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特等奖
|
特等奖
|
中国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
|
游嘉怡、郭鑫杰、赵 婷、梁晓辰、杨兴婕
|
4
|
第五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二等奖
|
二等奖
|
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
李玉莹、罗梦浔
|
优秀毕业生名单:
姓名
|
年级
|
专业
|
工作单位
|
职务
|
方贤赟
|
03级
|
药学
|
国瑞置业集团国裕医药在线
|
CEO助理兼商务副总
|
何鸿生
|
02级
|
药学
|
广东星汉医药投资有限公司
|
总经理
|
庄丽云
|
03级
|
药学
|
澳门康健药房及红军贸易行
|
创办人兼财务总监
|
刘 伟
|
04级
|
药学
|
广州喜鹊医药有限公司
|
副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
|
王文婧
|
02级
|
药学
|
暨南大学药学院
|
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
|
陈国栋
|
01级
|
药学
|
暨南大学药学院
|
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
赵冰心
|
02级
|
药学
|
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
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
段宏亮
|
02级
|
药学
|
浙江工业大学
|
教授
美国俄克拉荷马医学研究基金会 博士后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博士
|
莫国胜
|
01级
|
药学
|
广州医药有限公司
|
物流中心佛山配送中心综合管理经理
|
“不忘初心、树立信心、下定决心、保持恒心”
——丁克 教授